二次元IP工作室"日更计划"获近 4000 万元 A 轮融资

2017-12-13       清科母基金

日更计划定位二次元精品内容网络出版社,是国内自有版权最多的漫画生产商,作品全网点击量超过52亿次。日更计划为清科母基金合作子基金——九合创投投资项目。

日更计划近期完成近4000万元人民币融资,由洪泰资本领投,联想之星跟投。此前,日更计划曾获九合创投、松禾资本、Blibli的2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同时,君联资本、景林资产、奥飞娱乐、宋城演艺也是日更计划的股东。

日更计划定位二次元精品内容网络出版社,此前是布卡漫画平台内部孵化的项目,2016年8月从布卡中分拆出来,由布卡漫画联合创始人梁钟文担任CEO。目前,日更计划自有版权的漫画超过百部,在全网90多个渠道分发,代表作有《实验品家庭》、《龙朝大都》等,是国内自有版权最多的漫画生产商,作品全网点击量超过52亿次。

与国内的平台和大多分散工作室都不同,日更计划签约作品而非作者,以日本的编辑中心制模式运作,保证产能和品质;同时,多个二次元、娱乐相关资方入局,为日更计划打下了资源互通的基础,日更计划正在筹备以制作委员会的模式进行作品的影视、游戏、衍生品商业化变现。

做流量和做内容是两件事,做漫画和做网文是两种思路

近年二次元的影响力由核心向用户辐射至泛用户,在资本的添柴之下,二次元内容火势汹汹。排名第一的平台快看漫画近期完成1.77亿美元D轮融资,平台用户量超过1.3亿。前有网文小说市场的爆发和阅文上市的例子,不在少数错过红利的资本有着“别再错过新的网生内容,抓牢95后乃至00后”的美好愿景。

对此,创始人梁钟文认为:国内的漫画创作行业过早进入流水作业,只能解决产能,不能解决创作问题;同时,漫画和网文的创作运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网文在国内已成量产型内容,题材模板化,流量为王,能做到IP的短期价值收割,但漫画版权运营直接复制此种泛娱乐路线未必正确。

产业后端的影视公司已形成习惯,视IP为流量源,买断版权为产品背书,迅速榨取粉丝价值。这反逼漫画平台也进入流量为先的思路,砸钱买作品,求产量。当平台方与国内的工作室接触时,大多也以月产量标准化要求,一个编辑通常对接数十甚至上百位作者,作品上新迭代快,每季度头部排行榜都在变化,尽管平台也试图追求“精品化”内容,在行业现状下这并非易事。

一个事实是,国内网文头部作者年收入高达数千万甚至过亿人民币,但最头部漫画家年收入刚过百万。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小说和漫画的区别:产量和新陈代谢速度无法相提并论,二者在内容进展和平台作品保有量上可以差到百倍,漫画半年可能是网文一星期的内容故事量,人力成本、生产周期和后期运作成本却更高。

那为什么还要做漫画呢?因为漫画是二次元的水煤电,是基础设施。日本动画来源的50%是漫画,20%是轻小说,剩下的是原创和游戏。漫画至少需要一年连载才得以支持一季动画,但它却是产业链条的强起点,能够为后续的产业版图提供支持。漫改赋予产品的,除了非冷启动的用户群,还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并能够继续反哺内容。

同时,日本对IP长期开发和生命周期的维护值得借鉴,例如手游《怪物弹珠》已在全球TOP榜长达4年多,2016年全年收入高达13亿美元,2017年一季度收入仍是王者荣耀的1.6倍,它是日本引入IP植入,并与其他作品角色联动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角色多达600个,动画也持续配合更新。

反观国内,目前的产业链条仍是割裂状态,绕过了日本的强势领域,游戏、周边、漫展等,版权贸易体系尚未成型。梁钟文认为:漫画其是后端变现的前期材料,应该走精品化路线。

用日本生产技术培养作者和培育内容,用本土方式运营和分发

日更计划采用编辑中心制的模式,不签约作者,梁钟文认为复制小说的思维逻辑是错误的,漫画生命周期长,不应像网文一样按作者模式经营。《圣斗士》的作者还画过什么漫画你知道吗?

编辑的角色像产品经理,也像经纪人,内容上需要重度沟通和介入。目前日更计划有二十多个编辑,每人最多对接4-5个作者,会从剧本大纲、剧情走向、分镜脚本等角度提供梳理和意见,不以KPI和流量作为唯一审核标准。同时,梁钟文告诉36氪,日更计划的稿费是腾讯等平台的两倍,后续也会在作品的漫改变现阶段尊重作者,让作者对作品改编变现有话语权。

虽然今年有少量精品内容率先破壁,国内原创漫画内容市场仍处于匮乏状态。在梁钟文看来,“日漫”和“国漫”的区分并无意义,不该割裂地看待漫画市场。国内的二次元市场在日漫审美体系中诞生,至今国内市场的动画内容80%流量、漫展内容90%流量仍被日漫占有,目前的差距就是品质差距。

日更计划在日本、台湾设有三十多人团队的分公司, 海外作者和编辑团队可以给国内提供内容创作模式的借鉴,这也是日更计划对品质的标准,梁钟文说,日更旗下的《实验品家庭》与日本杂志以原稿成品形式沟通,未经修改直接刊载,这种情况极其罕见。目前已有链条上各类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如国内投资项目的腾讯视频、海外提供音乐制作的SONY与华纳、日本首播的东京电视台。漫画版权运营做的不应该是简单分发,而是加入生态。

虽然近期大的漫画平台也有类似的精品孵化计划,但在梁钟文看来,内容和平台是有矛盾性的,做内容需要联运分发,做平台的流量导向则是独家的,日更计划能让合作伙伴的资源更好地聚合在一个点上。

而在渠道上,中日仍有很大差异,日本的电子媒体远不及国内发达,因其作为便利店主导的国家,街头巷尾都可以购买杂志,这让漫画的更新周期拉长,在用户已经养成线上阅读习惯的中国,要做的则是多渠道的覆盖和分发。

日更计划的内容在各类平台、网站、公众号等共计90多个渠道分发,其中三分之一签约了固定的独家推广资源。

内容题材决定变现基因,国内漫画类型仍有大量空白

回到内容本身,日更计划在签约作品的原则上有诸多标准,第一门槛是题材。梁钟文认为漫画生产效率远不如小说,要是影视公司奔着投资仙侠和霸道总裁内容,小说显然是更好的标的。

日更计划将题材分为以下几类:

A 地狱模式:通用规则型,比如讲足球、讲篮球,一般读者都有通识,很难抓人,除非有独特角度;

B Hard模式:行业漫画,比如律政、医务、创投,除非有很深的行业沉淀和细节表现力;

C Normal模式:都市情感、历史改变类,有一定背景可以依据并于基础之上发挥;

D Easy模式:架空幻想类,无视物理法则,重新定义世界观,你说天是红的,猪会飞都没问题。

后两者是日更计划主要考虑的方向。漫画更擅长表现幻想和架空世界题材,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和欧美过去十年诞生的科幻和创新题材基本都源于漫画改编,这也是国内题材缺失的部分。前两者则需要谨慎地多角度考核,找到合适的人做他的擅长的题材是日更计划的核心理念,比如美食类在国内是缺失的题材,但作者本身对做菜没有热爱和心得,就一定不用考虑了。

另一种可能性是作者搭配原作团队,日更计划近期尝试了与行业性公司合作的模式,例如与某八卦娱乐公司合作,让律师、记者、夜店运营者等聚在一起分享圈内秘事,串联构建新的故事,他们编辑,日更计划发行,保证内容精彩同时有出处。

而在对作者的选择上,梁钟文认为漫画创作不是头部思路,现阶段作者的名气不是最重要的,日更计划看中的是作者本身对创作和对作品的坚持,能否全身心投入,连载一部作品2-3年。同时,作者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题材限制,追逐市场流行选题不是他们看中的,也许市场正在流行A题材,但囤积B题材一样没问题,文化的流行趋势是有变化和循环的。

而在后续的变现上,日更计划同样视题材决定。有些漫画点击数据好但未必适合动画,适合动画、游戏、真人影视剧的题材都不同。日更计划的做法不是押注一个IP全链条变现,而是以不同IP与不同企业合作,与企鹅影业合作的《试验品家庭》动画将于明年4月上线,网剧已有三部已经立项,并计划成立影视子公司,游戏项目也正在推进。

梁钟文表示,做日更计划的这一年,感到越做越蓝海。国内的精品内容和大量类型题材都是缺失的,现在大家都在讲大众娱乐泛消费,日更计划却想做好核心向的内容,因为小众题材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伪命题,破壁到泛用户的题材此前一样都是所谓小众题材,内容足够精良才是核心,追逐趋势与量产不是长久之计。

日更计划也将于2018年启动下一路融资,继续扩大作品规模和开发新的项目。

其实一切内容市场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加持和流量涌入不是坏事,但漫画的基因有它特殊的地方。最好的运营方式可能不是一夜掏空价值,精品化和商业化并不冲突,而是让变现的路越走越宽。